返回

我爱你不问归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章引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玉钰姨的后事刚料理完,母亲就要搬到汉沙去。常雁姿已经习惯了母亲的偏执,可自己毕尽是二十多岁,参加工作都快二年的成年人了,她始终不明白母亲对玉家母子为什么这么关心,就算是同乡加远亲,那也不至于比父亲比他们姐弟还亲,现在母亲居然要仍下他们,去和那玉姨的儿子去过,还要强迫自己嫁给那个小学都没毕业的钰吾,如今都是什么年月了,母亲还抱有这种想法,自己从大学就开始谈恋爱,工作以后又有了新的男朋友,这事家里人都知道,母亲何以冒出这样的想法。

    她靠在床头想了很久,妹妹雁翎醒了后,打了个哈欠就坐起了身,知道她在为今天去汉沙的事发愁,问她想好了对策没有她摇摇头,雁翎突然提高了嗓门:“姐!我们是不是早就该造反了?老妈也太霸道,家里什么事都是她一人说了算:“这种日子叫人怎么过。”

    雁姿明白小妹的意思,可母亲这么多年发号司令惯了,现在一下子想改变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昨晚母女吵架时,母亲说得斩钉截铁,自己要么跟她走,要么永远别进这个家门,就算自己走了,她也会让雁姿嫁给他,否则,都一样,她只当没有生姐妹俩,所以雁姿问雁翎,她们是否真的打算和母亲断决关系,依母亲的性格,是说一不二,说到做得到的,这是一般的女人比不得的,在家里一切都是母亲说了算。

    说到这里,雁翎又动摇了,确定如此。没见过这样的母亲,父亲脾气那么暴躁,只要和母亲顶上牛,就会自然妥协,母亲可以急得发病但决不会让步,所以,雁翎又问雁姿,到底和现在的男朋友关系怎么样,如果真的特别好,俩人的感情已发展得很深,非嫁给他不可,那自己就主动表态,愿意嫁给玉姨的儿子,方正自己还有两年大学才能毕业,就算要结婚那也是两年之后的事,这也算是一个缓兵计。

    雁姿权衡利弊之后,决定还是自己去,好歹自己已有过两次恋爱,虽然没有什么刻骨铭心的爱,但也是经历过的人,总比妹妹从未谈过恋爱,要有经验一点,如不想嫁,也可以和对方周旋两年,拖一拖再说。

    雁翎为姐姐感到抱屈,一个正儿八经的大学毕业的,工作单位也不错,却被逼要嫁给一个不了解,没工作又没文化的,真不懂母亲是怎么想的,要说母亲既不是很封建,又不是很糊涂的人,为什么做这样的蠢事,为什么这样独断专行。不过雁翎安慰姐姐说:“前年自己考上大学后,曾陪母亲去玉姨家,见过他感觉长得还行,瘦高子个,没有什么明显的缺点,她以前也见过一次,没印象。

    姐妹俩一直等到读高中的小弟进来叫她们吃早餐,才出了房间,因为昨晚的争执父母的都不太好看,未来缓解紧张气氛,雁姿主动对母亲说,自己决定今天陪她一起去汉沙,不过自己在这里工作,就算是俩人谈恋爱,也不方便更何况以后的生活怎么安排。

    母亲让她放心,自己会帮他们安排一切,对于女儿能听从自己的安排,母亲感到她还是一个懂事的孩子,知道她做这样的决定不容易,让她相信自己的决定不会错,虽然现代人很开放,但论看人,还是大人的眼光更准一点,而且玉姨的儿子就如同自己的儿子,在自己眼中,钰吾和他们姐弟一样都是自己的孩子,没有那个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的,都是为儿女好。

    钰吾是一个很不错的孩子,只不过他们从小不在一起,长大了也没有交往彼此不了解,还得看他们俩个人,捆绑不成夫妻,合得来就结婚合不来那也怨不得谁。并且告诉雁姿在他们老家的宗族关系上,钰吾是宗祖嫡传和主人没有区别。

    雁翎听母亲讲这些陈腐的东西,不屑一顾地说:“我们生在这里,长在这里,你说的那个故乡,我们永远也不会去,和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因为你是不孝子孙,这不是你的错,是我没有教育好你们,现代人没有几个知道自己的祖宗是谁,这也是社会造成的,你问你爸敢不敢说不认祖宗,没有出息的人是没脸见祖宗的,将来你弟弟若有出息,我就会带他回去认祖归宗,你们姐妹如果将来嫁了有出息的男人才有资格登宗祠的门槛,否则,你爸和我都没脸领你们回去。”

    因为姐姐的缘故,早餐时雁翎一直在顶撞母亲,雁姿是一点心思也没有,她只听进去了一句话,那就是母亲说的,捆绑不成夫妻,最终成不成还要看他们俩个人合不合得来。有了这句话,雁姿心里就有了一点底,只要自己能处理好这件事,推掉这门亲事,还是有希望的,所以,临出门她背着母亲悄悄给自己的男朋友打了电话,告诉对方,这个双休日陪母亲走亲戚,具体情况礼拜一回来再告诉他。

    当天下午,雁姿就陪母亲到了汉沙,并见到了玉姨的儿子钰吾,既不是妹妹描叙的瘦高个子,也不是自己六年前见过的那个印象模糊的男孩而是一个高大白皙面目清秀的年轻人,正是因为对方看起来就像一个白面小生,让她感到有点乱了方寸,她一路上盘算了许多打发文盲的招术,似乎都派不上用场,她暗自着急,应该想一些更高明的招术,自己才能在俩人之间掌握主动。

    整个下午她的头脑里乱糟糟的,

第0章引子(1/7),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